“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上饶,一座拥有众多红色记忆的城市。90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激励着代代后人。40余年前,正值青年的艺术家赵奇与方志敏“相遇”了,怀着敬仰之心,赵奇用连环画的形式将这部文学作品绘制成46幅画作。
展览开幕式现场
今年,恰逢方志敏逝世90周年。8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上饶美术馆、中国网·艺术中国、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承办,江西省中国画学会学术支持的“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在方志敏的家乡上饶市美术馆正式开展。
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谢华杰主持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由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谢华杰主持,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梁丽娟,上饶市政协原主席、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会长熊良华,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奇,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分别致辞。
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梁丽娟致辞
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梁丽娟表示:“赵奇先生以深沉笔触绘就《可爱的中国》连环画巨作,将方志敏笔下‘光明前途’的预言化作震撼人心的视觉史诗,这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研究红色文化的宝贵资料,也为上饶红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原上饶市政协主席、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会长熊良华致辞
原上饶市政协主席、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会长熊良华表示:“这部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首次将方志敏烈士的文学经典《可爱的中国》以中国画连环画的艺术形式进行视觉呈现。赵奇先生以精湛的笔墨、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艺术责任感,将文学语言转化为震撼人心的视觉语言,生动刻画了方志敏烈士坚定的革命信仰、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奇致辞
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奇致辞:“这次展览非常特殊,这些作品已完成40多年,来到方志敏的家乡,让我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方志敏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的事迹、精神在漫长的时间内仍然对我们产生着影响。”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视频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表示:“20世纪80年代,赵奇先生怀着对革命先烈无限的敬仰,数易其稿,完成了《可爱的中国》连环画。《可爱的中国》作为赵奇先生连环画三部曲的起点,见证了他将历史与现在、民族与个人、文学与绘画,融为一体的艺术追求,对于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此次展览不仅是对46幅连环画《可爱的中国》的完整呈现,也是对赵奇先生构思、创作全过程的深情回顾与研究。此次展览必将成为深刻缅怀、传承红色基因的盛事。”
嘉宾共同为展览启幕
致辞结束后,上饶市政协原主席、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会长熊良华,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奇,上饶市文广旅局局长梁丽娟,中国网·艺术中国主编许柏成,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丛,上饶市美协主席俞小飞,上饶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洪广明共同为展览开幕。
开幕式嘉宾合影
观众观看展览
策展人许柏成为嘉宾与观众现场导览
随后进行的艺术沙龙由中国网·艺术中国主编许柏成主持,十余位艺术家、学者分享了对此次展览的感受,深度探讨了此次展览的意义。
艺术沙龙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包林认为:“赵奇先生的绘画创作植根于其对文学的深厚热爱与对历史档案的研究性学习。文学为其艺术注入了信念、目标与价值观,而绘画则成为诠释这些精神内核并将其代代相传的重要媒介与手段。”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认为:“从赵奇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写实绘画既需要扎实的造型功底,也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严谨考据。观展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方志敏烈士的大无畏精神与深沉大爱,以及赵奇先生创作中流露出的真诚与真情。”
江西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晖认为:“赵奇先生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体现在其蕴含的深厚情感,也在于作品背后扎实的学术研究支撑。此外,画作巧妙借鉴了如电影蒙太奇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使其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令人百看不厌。”
艺术沙龙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李垚辰认为:“本次展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精微与宏大的关系,赵奇先生的作品即使被放大数倍呈现,其艺术感染力依然坚实有力,这源于艺术家充沛的情感、精湛的技法以及全身心的投入。”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主任王煜认为:“此次展览是对赵奇先生四十年前经典作品的一次再尝试,充满了当代性。展览结尾处的一张历史照片让人们从艺术语境回到历史真实,成为一次震撼人心的史诗交响。”
青年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陈都认为:“赵奇先生的绘画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完美融合。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主题性创作范例。从美育的角度出发,今天的艺术家走向‘十字街头’,思考群众审美需求,明确群众喜爱并乐于接受的内容,才能使主题性创作的方向更加清晰。”
艺术沙龙嘉宾合影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何世剑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赵奇先生选择《可爱的中国》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时代的先觉性。他采用连环画这一载体,实现了文学叙事与绘画艺术的深度融合,彰显了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担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西工人报社副编审李贤平认为:“文学与艺术创作具有内在相通性,这是赵奇先生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展览选址方志敏烈士的故乡上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王聪丛重温了方志敏的话语“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赵奇老师与方志敏穿越时空“相遇”,也是我们今天这代人与方志敏精神的“相遇”。
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奇在总结发言中,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深刻思考:“绘画,是每个时代映照生活的方式。虽然这部作品创作于我青年时期,但我始终秉持真诚的态度对待艺术。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于一件事,在画作中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它便超越了时间,成为永恒的艺术。”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连环画《可爱的中国》是赵奇先生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是其感动于方志敏烈士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而创作的,是赵奇艺术生涯的奠基之作。《可爱的中国》与《啊·长城》《靖宇不死》组成“连环画三部曲”,开启了赵奇的艺术征程。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主题为“赤子·大地”,策展人许柏成阐述了两个词语的含义:“‘赤子’既指方志敏的赤子之心,也指艺术家赵奇面对艺术的赤子之心。‘大地’则指的是养育方志敏烈士的热土上饶。”展览分为“相遇”“史诗”“交织”“回响”四个篇章,其中重点呈现作品原作与手稿的“史诗”包括“赤子”“囹圄”“暗夜”“大地”“母亲”“觉醒”“抗争”“胜利”等8个部分。他介绍,为了凸显原作的绘画表现力,展览没有完全按照连环画的顺序呈现,而是根据题材进行分类,观众更能在相近题材的对比中体会作品的感染力。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内容丰富、展品类型多样,既包括《可爱的中国》连环画原作与保存完好的手稿、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也包含方志敏的经典语录、艺术家对创作理念的阐释和策展人对艺术作品的解读。
“敌人劝降方志敏”场景的原作与手稿展出现场
从展览中,观众可以了解到艺术家的构思、创作与诞生过程。例如,在表现方志敏监狱环境的画面中,赵奇对“敌人劝降”这一情景四易其稿,反复推敲,从通常思路对烈士无所畏惧的形象表现,转变为只有一张酒席的阔绰房间,从侧面展现方志敏与敌人的交锋。“母亲”是《可爱的中国》中被频繁提及的形象,代表着中国,赵奇反复斟酌,母亲形象从苦难时期的饱经风霜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阳光活力,展现出艺术家的细腻情感。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进行绘画创作时,赵奇抱着对历史崇高的敬意。他根据过去的新闻资料照片、历史影像,用绘画进行再创作,在盈尺之间展现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抗日救国运动等历史事件,营造出堪比电影超宽荧幕的视觉语言,带给人强烈艺术感染力与真实的力量。他说:“历史不是尘封的史料。历史永远是属于当代人的。我寻找的是自己该负的责任。”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展览中的部分作品被放大近20倍,这不仅增强了沉浸体验,带领观众走进作品深处,也足以见得画家功力,在细微处见广大。此外,展厅中还有场景还原,如囚禁方志敏的监狱。展览尾声特别设置了“回响”篇章,民国时代的桌椅、油灯、信笺等具还原出方志敏在狱中写作的场景,观众可以在这种极具参与感与仪式感的形式中驻足思考、真切留言,跨越时空,表达对方志敏烈士的敬意,写下自己心中“可爱的中国”。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在方志敏烈士就义9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此次展览在养育方志敏的家乡——上饶举办,更显庄重与深远。它不仅是一次艺术作品的陈列,更是一次跨越九十载的灵魂对话。展览以精湛的艺术呈现、深刻的主题挖掘和富有创意的展陈设计,生动诠释了方志敏烈士的革命精神与崇高信仰,彰显了赵奇作为艺术家的历史担当与卓越才华,更点燃了观者心中爱国报国的赤子情怀,此次展览必将中国的伟大革命精神烙印在今天的人们心中。
“赤子·大地——赵奇《可爱的中国》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